原發性肝癌是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據2008年統計,每年全球新患肝癌人數為74.8萬人,因肝癌死亡者高達69.6萬人,位居全球男性和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5位和第7位,而死亡原因高居第2位和第6位。全球新發肝癌病例中有50%發生在中國,我國的肝癌診療形勢十分嚴峻。根據衛生部統計,我國肝癌死亡率在各種癌癥死亡率中居第2位。
綜合系統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肝切除術、肝移植術)、局部治療(局部消融治療、肝動脈介入治療)、放射治療、系統全身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系統全身化療、中醫藥治療、生物治療、基礎肝病和抗病毒治療等)。
一、基于肝臟評估系統的精準肝癌切除術
國內外專家共識:可手術切除的中晚期HCC患者術后長期生存率顯著高于非手術或姑息治療者。適合手術切除的肝癌,仍然主要采用肝癌切除術。在全力追求切除徹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做好術前肝功能儲備情況的全面評估和適應征的選擇、手術中技術的改進和術后復發轉移的防治。不管腫瘤的大小、多少、有無門靜脈或肝靜脈癌栓或膽管癌栓,一般肝功能Child-Pugh評分為A級、肝靜脈壓力梯度<12 mm Hg且吲哚氰綠15 min滯留率(ICG15)< 20%,在此基礎上,可再利用影像學技術估算預期切除后的余肝體積,余肝體積占標準肝體積的40%以上的患者,建議手術切除。肝膽外科采用世界先進的“肝臟CT影像解讀與分析系統”對肝臟手術患者進行評估取得良好效果。該系統通過獨特的圖像處理分析技術,可將患者二維CT圖像轉換為三維立體圖像,可在三維上實時、交互地對肝臟、病灶及脈管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并可將多種手術方案提前進行預演,從而選擇安全、有效、合理的方案,進一步提高了肝臟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
二、肝癌的局部治療
局部治療手段中的消融治療是借助醫學影像技術的引導對腫瘤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直接殺滅腫瘤組織的一類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射頻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凍治療(cryoablation)以及無水乙醇注射治療(PEI)。消融治療是治療肝癌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其有嚴格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就治療效果而言,消融治療和手術切除者的生存率沒有明顯差別,但在無瘤生存期及復發率方面,手術更具優勢。局部治療中的肝動脈介入治療,包括經動脈灌注化療(TAI)、肝動脈栓塞(TAE)、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等,適用于(1)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2)可以手術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齡、嚴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術的患者。對于上述患者,介入治療可以作為非手術治療中的主要方法。對于可以手術切除的肝癌,優先選擇外科切除。肝癌切除術后,經病理證實有血管侵犯的肝癌或不能確定病灶徹底切除的患者,為了防治肝癌的復發轉移,根據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可以考慮TAI或TACE治療。
三、肝癌的其他治療手段
分子靶向藥物治療肝癌已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受到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多項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證明,分子靶向藥物索拉非尼能夠延緩HCC的進展,明顯延長晚期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較好。日前,索拉非尼已相繼獲得歐洲EMEA、美國FDA和我國SFDA等批準,用于治療不能手術切除和遠處轉移的HCC。
特別提到要從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治療基礎肝病和控制肝炎病毒復制方面給予重視,這要求我們對原發性肝癌的治療要進行多學科、多專業的廣泛討論和交流,制定出針對不同患者或者同一患者不同階段實施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最終使患者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