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教授從事心臟外科工作30余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發表文章200余篇,獲國家專利5項。曾任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臟外科副主任,完成國世界第五例四瓣膜同期置換術;瓣膜置換同時進行心內直視射頻消融術,術后恢復竇性心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瓣膜置換同時行巨大左房折疊術(最大徑達208mm),為國內先進水平;曾成功完成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剖宮產+心臟畸形矯治術;率先成功開展ECMO支持下的冠脈架橋手術;對于年輕患者,采取全動脈化搭橋,提高了遠期通暢率,降低再次手術率。開展冠心病Hybrid手術,縮短心臟內、外科之間的距離,使兩者互為依存,優勢互補。開展心臟移植,其中成功實施國內年齡小、體重輕的心臟移植手術和國內年齡大心臟移植手術及完成冠脈架橋術后心臟移植手術,擴展了國內心臟移植手術適應癥;建立、完善新的免疫治療方案以及免疫監測方法,率先總結了適應國內心臟移植受體FK506血藥濃度治療窗。他的心臟移植臨床和基礎研究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提出了適合未成熟心肌的保護方案,并在臨床成功應用,20余個單位推廣,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07年創立國內首批、天津市首家“體外生命支持救治中心”,創新開展以ECMO(體外膜肺氧合)為基礎的急危重癥患者的臟器功能支持及救治,在全國率先與國際同期開展重癥H1N1、H7N9甲型流感、新冠危重患者以ECMO技術為核心的“組合式體外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療”,搭建危重癥“京津冀”ECMO救治網絡,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組建多學科團隊,主導危重癥救治,實現了天津市危重癥零死亡;運用ECMO技術成功救治2名危重癥患者,技術水平處于全國先進行列。研發自主知識產權ECMO耗材,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瞄準學科內涵質量提升,推動學科建設,實現了重點學科從“1”到“5”的飛躍,27個國家、市級醫療中心落戶醫院,奠定了守護健康的堅實基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帶領團隊,堅持四線作戰,組織82名精兵強將馳援武漢、濱海新區;以72小時圓滿完成第四定點醫院籌建任務;支援海河醫院ECMO及醫護團隊,創造了危重患者零死亡奇跡;作為戰區醫院為11家兄弟單位提供支持;后疫情時代,堅持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新建獨立鋼結構感染樓,樹立行業標桿。
|